为什么你发的招商朋友圈总被忽略?
凌晨三点的手机屏幕亮着,老王第8次删掉刚写的文章:"现招餐饮券合作伙伴,待遇从优..." 这已经是他本周第3次被潜在顾客秒刷过去。等等,隔壁早餐店王姐上周刚签下12家商户,她的朋友圈究竟藏着什么魔法?
招商朋友圈三大致命伤(别踩坑!)
- "仿单式"文案:"我们提供餐饮券体系支撑、分润方案明确..."(顾客内心OS:关我什么事?)
- "自嗨型"数据:"已合作300+商户!"(顾客疑问:跟我同城的有几家?)
- "机器人"话术:"欢迎咨询"+"握手表情"(像极了超市促销广播)
王姐的黄金三招(建议抄作业)
场景化钩子:把招商广告写成连续剧
王姐上周爆款文案:
"凌晨5点揉面时,收到老刘的语音:'你上次说的那个餐饮券...'(故意留白)
配图:沾着面粉的手机+蒸笼热气+半张合作契约
评论区炸锅:什么券?怎么合作?"
算账比喊口号管用100倍
王姐常采用对比表:
传统发券 | 智能餐饮券 |
---|---|
发300张用1周 | 自动核销210张 |
不知道谁领了 | 22:00看数据报表 |
员工偷送人情 | 每张券带溯源码 |
用见证代替吹嘘
王姐绝不直接说"靠谱",而是拍下:
- 便利店张哥的计算器(按出月增收3765元)
- 火锅店李姐的日历(标满核销日期)
- 茶饮店小妹的笔记(写着"原来周三下午3点领券最多")
新手必学的文案公式(照着改)
自问:顾客此刻正在焦虑什么?
早点摊老板纠结:"发券总被同行截胡怎么办?"
王姐文案:"试了三天智能餐饮券,对面包子铺王叔今天来问我:'你们券咋带定位的?'"
自问:顾客最想看到什么佐证?
开酸菜鱼店的陈姐需要:"怎么证明真能增收?"
王姐直接甩出:"昨天帮米线店做的数据:37张夜间券带动89碗加辣单品(客单价涨了6块)"
自问:怎么让顾客觉得不合作会吃亏?
王姐上周神操作:
"新功能内测名额还剩3个,先到先得"(配图是打码的签约现场)
结局当天有17家店主动询价
让文案效果翻倍的细节(行业机密)
发布时间玄学
依循我们跟踪的327家商户数据:
- 餐饮老板刷朋友圈高峰:早9:00备货时、下午3:00休市、晚10:00盘账
- 转化率最高时段:周四下午4:17分(比周末高3倍!)
配图潜规则
王姐绝对不会拍签约握手照,而是:
- 带油渍的记账本(翻到增收页)
- 店员培训时的懵逼脸(对比三天后的熟练操作)
- 顾客手机截图(特别圈出核销时间点)
评论区的秘密战场
当有人问"怎么合作",王姐从不私信回复,而是在评论区写:
"问的人太多啦!今晚8点直播拆解米线店的案例(带现场核销演示)"
结局当晚直播间涌进83个本地商家
独家数据揭秘(同行绝对不会说)
上个月我们做了个测验:让20家店用传统文案,20家用场景化文案。30天后数据对比惊人:
指标 | 传统文案组 | 场景化文案组 |
---|---|---|
私信咨询量 | 4.3次/周 | 19.7次/周 |
到店考察率 | 12% | 68% |
签约周期 | 23天 | 7天 |
顾客转介绍率 | 3% | 41% |
(数据来源:2024餐饮招商白皮书)
写在最后(压箱底心得)
前两天跟王姐吃宵夜,她说出个金句:"招商朋友圈不是广告位,是演播厅!" 想一想还真是,那些整天复制粘贴的招商文案,就像24小时循环播放的电视购物,而会讲故事的人,早把朋友圈变成热播剧场了。
哦对了,上周三火锅店李姐跟我说了个秘密:"其实当初决定合作,是出于看到王姐朋友圈里便利店张哥的计算器——上面居然还粘着葱花,这做不了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