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家餐厅的促销推文是不是总杳无音信?隔壁老王的大排档上周发了个"暴雨天全场五折"的朋友圈,结局连雨伞都卖脱销了。这事儿啊,核心就在标题——就跟炒菜得先炝锅似的,标题不香,后面再好的内容都白瞎。
为啥你的标题总像隔夜菜?
我见过最离谱的标题是《本店隆重推出新菜品》,配图是盘清炒时蔬。这跟在大街上喊"我是好人"有啥区别?好标题得有钩子,就跟钓鱼得知道鱼爱吃什么饵。
失败标题三大通病:
- 把店名当主角(比如说《XX餐馆周年庆》)
- 只说优惠不说价值(《全场八折起》)
- 用老板视角写开销者的事(《我们用心做好菜》)
记住咯:开销者刷手机时就像皇上翻牌子,你得把自己包装成"今晚必须翻你"的俏佳人。
爆款标题的黄金配方
去年帮朋友烧烤店写的标题,3天带来500+客流,公式长这样:
痛点+时间+惊喜
举一个栗子:《半夜饿醒的深圳人留意!凌晨2点还能吃到炭火现烤的活鳗》
拆开看:
- 痛点:半夜饿/找不到吃的
- 时间:凌晨2点(制造稀缺感)
- 惊喜:活鳗现烤(差异点)
广州某粥铺更绝,用《喝完这碗粥,才发现以前吃的都是洗碗水》当标题,直接把门店喝成网红打卡点。
不一样的平台标题要换衣裳
千万别把大众点评的标题直接搬抖音,这就好比西装配拖鞋——
平台 | 标题风格 | 成功案例 |
---|---|---|
朋友圈 | 熟人推荐感 | 《姐妹推荐的私藏菜单被我挖到了》 |
抖音 | 冲突+紧迫感 | 《老板疯了!98元套餐塞进波士顿龙》 |
美团 | 数据化表达 | 《福田区川菜回头率TOP1的隐藏吃法》 |
小红书 | 场景化体验 | 《在深圳CBD假装在重庆巷子吃火锅》 |
杭州某私房菜老板跟我吐槽,他花2000块请人写的"诗意标题",点赞还没服侍员随手拍的"老板切到手坚持炒菜"的标题多。
这些标题等于赶客令
上个月某网红餐厅被骂上热搜,就出于标题写《穷鬼别点!人均500+的日料盛宴》。记住这些作死操作:
- 用绝对化用语(最好吃/全网最低)
- 制造焦虑感(再不打卡就倒闭)
- 搞地域歧视(深圳土著才懂的味道)
- 玩低俗梗(吃乳鸽摸真鸽)
靠谱的标题应该像媒婆说亲——不说自家多好,专讲能给对方什么好处。比如说把《本店采用五常大米》改成《吃完三碗饭才敢告诉你的煮米秘诀》。
本地化标题的野路子
教你几招城中村餐馆都在用的狠活:
蹭地名:《车公庙打工人の深夜加油站》
造新词:《南山打嗝率最高的酸菜鱼》
改成语:《"肠"来乍到必点的臭豆腐肥肠煲》
玩对比:《在科技园吃出城中村价钱的现切牛肉》
最绝是龙华某烧腊店,挂出《被香港阿婆夸了十年的深牌烧鹅》,港客拖着行李箱来打卡,连烧鹅汁都打包过海关。
好标题要经得起数据拷打
别相信"感觉不错",得学宝安那家椰子鸡老板:
- 准备5个备选标题
- 分别发给5个开销者群
- 30分钟后看哪个标题问地址的人多
- 胜出标题再投广告
他们用这招测出《广东人认证的海南味道》比《深圳椰子鸡天花板》点击率高3倍,出于后者容易引发"凭啥你说天花板"的抬杠。
最近发现个新趋势:爆款标题开始往"反常识"方向跑。比如说烧烤店不写食材多新鲜,反而用《开了八年才敢说的烧烤黑幕》。还有更绝的,茶饮店标题写《求你们别点隐藏菜单了》,点进去发现是推荐常规款——这欲擒故纵玩得溜啊。
不过说实在的,标题再牛也得商品撑腰。见过最惨的案例是标题党把客单价68元的餐馆吹成"平价米其林",结局开销者来了大呼上当。记住咯:好标题是放大镜,不是哈哈镜。您家要真有好手艺,配上对味的标题,那才叫精益求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