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的软文结尾总让人铭肌镂骨?
"每次写到结尾就像挤牙膏?""引用名言总显得假大空?"这是新手最常碰到的难题。上个月帮朋友改稿时发现,90%的新人结尾要么草草收场,要么硬套名人名言。其实只要掌握"三要三不要"原则,你也能用名言写出让人赞不绝口的结尾。
误区一:名人名言随便用?
你也许会问:名人名言不是很高大上吗?去年某美妆品牌翻车事物就是教训——他们在减肥商品软文案例软文如何写结尾引用居里夫人的"弱者等待时机",结局被网友群嘲"科学家人设崩塌"。
正确打开方式:
- 行业对口原则:培育类用孔子,科技类用爱因斯坦
- 情绪匹配原则:励志文配尼采,情感文配张爱玲
- 时代适配原则:年轻品牌慎用文言文
比如说母婴商品用冰心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比用叔本华的"生命是一团欲望"合适十倍。
秘诀二:名言还能改造?
"名人原话不够贴怎么办?"去年有个卖农商品的账号,把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改成"天生土货味正浓",单篇转化率直接翻倍。
改造三板斧:
· 嫁接法:保留前半句经典,后半句自定义
例:罗曼·罗兰的"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世上只有一种好商品,就是化解真实痛点的"
· 反转法:颠覆原意制造惊喜
例:王尔德的"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爱顾客是终身增长的开端"
· 方言化:用接地气的表达稀释严肃感
例:把"学识就是力量"改成"懂行的老铁最吃香"
秘诀三:三类场景万能模板
1. 哲理类商品(保健品/书籍)
模板:名言+人生体悟+商品价值
例:"就像周国平说的'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XX益生菌帮你找回身体的本真状态"
2. 快消类商品(食品/日用品)
模板:俗语+生活场景+行动指令
例:"老话说'民以食为天',XX大米的天然清香,现在点击下方链接就能端上你家饭桌"
3. 服侍类商品(培育/咨询)
模板:排比句+专业背书+情感共鸣
例:"培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正是XX课程坚持真人互动教化的缘由"
秘诀四:三大避坑指南
坑1:名人变雷区
去年某金融商品引用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结局被吐槽"暗示投资风险大"。建议用前查清名言背景。
坑2:鸡汤变毒药
"坚持就是胜利"这种被用烂的句子,不如改成"坚持对的赛道,胜利只是时间症结"。
坑3:金句变累赘
千万别学某品牌连用三个名人名言,受众看着都累。记住1+1原则:为马桶刷写一篇软文最多采用1处改造名言+1处原创金句。
秘诀五:现学现用的创作公式
STEP1:界定商品核心价值
把商品手册里的"核心优势"转成人话,比如说"进口原料"→"让你吃出小时候的味道"
STEP2:匹配名人气质象限
参考这一个对照表:
商品类型 | 推荐名人 | 禁用名人 |
---|---|---|
母婴 | 冰心 | 叔本华 |
科技 | 乔布斯 | 陶渊明 |
服饰 | 可可·香奈儿 | 牛顿 |
STEP3:改造测试三原则
· 读起来不拗口
· 初中生能听懂
· 不带负面联想
那些觉得用名言结尾就是掉书袋的人,可能还没摸到门道。上周帮一个卖茶叶的账号,把陆羽《茶经》里的"啜苦咽甘,茶也"改成了"先苦后甜就像人生,XX茶叶陪你细品岁月",评论区都在夸有文化又不装。你看,好的名言结尾不是给文章戴皇冠,而是给受众心里种种子——等哪天他想喝茶了,第一个想起的就是你这句走心的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