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些韶关公司总上头条,你的好新闻却没人看?”
这事儿我可真见过!去年丹霞山脚下一家民宿,在地方号发通稿无人问津,后来换一个平台写“客房经理与野生猴群斗智斗勇的365天”,阅读量直接破10万+。2023年粤北新媒介报告显示,选对推广平台能让传播效果翻三倍,今儿咱就唠唠韶关本地推广的门道。
新手必踩三大坑
1. 自嗨式写法要不得
“公司荣获某某奖项”这种标题,搁谁都不喜欢点。试试“韶关这家厂子让德国顾客追着加单,秘密藏在水龙头里”。
2. 平台乱投医
在生活号发制造业新闻,就像在菜商圈卖挖掘机——专业不对口。韶关机械厂老板老陈吃过亏,把轴承生产稿投到旅游号,3000块打水漂。后来改投《粤北制造》专栏,带来5个询盘。
3. 数据堆成山
“年产值1.2亿”不如“每天生产的螺丝连起来能绕丹霞山两圈”。乳源某牛奶厂这么改文案,经销商咨询量当月涨了70%。
平台拣选对对碰
平台类型 | 适用公司 | 爆款案例 |
---|---|---|
民生类公众号 | 餐饮、零售 | “武江桥头二十年牛杂摊搬迁预警” |
产业垂直号 | 制造、科技 | “韶钢技术员攻克特种钢世界难题” |
文旅类平台 | 景区、酒店 | “南华寺千年古树突发‘皮肤病’” |
本地大V号 | 新奇特商品 | “始兴农民发明会‘唱歌’的竹编筐” |
仁化某茶园就吃透这点,把采茶新闻投到《韶关味道》,带火春季研学游项目。数据说话:精准投放的转化率高出乱投3.8倍。
爆款内容四件套
1. 地域钩子不能少
“粤港澳菜篮子基地”太官方,改成“供港蔬菜凌晨4点的出征仪式”,阅读量立涨5倍。
2. 冲突感要拉满
某漂流景区写“护漂员与橡皮艇的相爱相杀”,比正经宣传稿多引30%客源。
3. 数据可视化
“减排量达100吨”换成“相当于给南岭装了个巨型空气净化器”。
4. 人设要鲜活
南雄板鸭厂老板出圈秘籍:让车间主任当主角,拍“闻香识鸭”系列短视频。
蹭热点正确姿势
- 节气绑定法:谷雨推采茶、立冬推温泉
- 城市记忆杀:韶关火车站改造前的最后影像
- 反向操作术:“别再说我们只有矿,韶关高新区的黑科技能上天”
曲江某果园去年玩得溜:借《狂飙》热度写“高启强喝不到的陈皮茶,我们在北江边熬了十年”,带货超500斤。
避雷指南
- 别碰政令红线:宣传词里“最”“第一”慎用
- 少用专业黑话:讲透“冷轧技术”不如说“冰箱外壳光滑的秘密”
- 警惕虚假噱头:武江某楼盘吹“五分钟到高铁站”,实测要开120码
浈江装修公司吃过亏,吹“甲醛零残留”被投诉,改成“每天多开窗2次的良心建议”反而赢得口碑。
你问我答
Q:小公司没预算咋办?
A:乐昌豆腐厂给出满分答案——联合周边菜摊做“凌晨豆腐诞生记”连载,三家分摊费用各火各的。
Q:传统行业不会包装?
A:看翁源水泥厂操作:“从六七十年代国营厂到智造标杆,我们给韶关楼宇当骨架”。
Q:政务类新闻咋革新?
A:新丰政务服侍中心的爆款标题:“办证窗口小姐姐练就‘听声辨人’绝活”。
说到底,在韶关做新闻推广就像炖客家猪脚——火候到了自然香。别总想着搞大新闻,把街坊邻居关心的事讲透,把公司特色揉进城市记忆里,好故事自己会生根发芽。
最后说一句掏心窝的:选平台别光看粉丝数,找个懂韶关脾性的运营团队,比砸钱投广告管用多了。你看江畔那些老字号,哪个不是街知巷闻却从不打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