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刷了20场面试才发现,新闻公司要的根本不是文案高手!
上周刚帮学妹复盘她面试某头部新闻公司的经历——明明准备了50页作品集,却败在一道"倘使顾客要求植入3个品牌核心词怎么办"的提问上。这事儿让我突然意识到,软文广告公司的面试套路,和传统广告公司完全不是一个次元!
根基篇:你以为的常识都是陷阱
症结1:软文广告和硬广策划有啥实质区别?
别被"文字工作者"的标签骗了!传统广告注重视觉冲击,软文则像温柔刀——得把广告藏进网民心坎里。面试官最爱问"如何看待王老吉'怕上火'这一个案例",其实在考察你是不是理解消息植入的隐蔽性。
症结2:为啥要问'最近关注的爆款文案范文'?
这可不是闲聊!去年瑞幸×茅台联名推文在小红书爆火,24小时互动量破百万。面试官想听的不是案例复述,而是你能否拆解出情绪钩子+场景代入+行动指令的三段式架构。有个候选人提到"文中'打工人的第一口茅台'这一个梗,精准切中都市白领的补偿心理",当场拿到二面pass卡。
症结3:作品集里放多少案例合适?
血泪教训:千万别堆砌量!某4A总监透露,他们筛简历时重点看两类作品:
- 数据可视化:比如说"某母婴软文编写带动商城转化率增强37%"
- 跨界案例:如金融商品推广新闻如何写案例做成育儿学识图谱
记住,10个平庸案例不如1个爆款拆解。
场景篇:这三个实操题淘汰了80%的面试者
死亡考题1:"给痔疮膏写篇七夕推文"
别笑!这是某医疗新闻公司的真实试题。通关秘籍分三步:
- 痛点转移:从"难言之隐"转到"久坐情侣的健康隐患"
- 场景嫁接:植入"约会前急救包"概念
- 情感升华:结尾埋彩蛋"爱是连最尴尬时刻也不嫌弃"
去年有个妹子用"玫瑰与痔疮膏同框"的对比图,成功把禁忌话题变成社交货币。
负荷测试2:"甲方临时要求植入5个核心词"
千万别直接说"影响阅读体验"!高手都玩核心词嫁接术:
- 把"防水"植入梅雨季衣物护理指南
- "耐磨"藏在都市通勤穿搭攻略里
参考某家居品牌案例,硬是把8个技术参数写成《租房改造防坑手册》,阅读量反而破10万+。
突发状况3:"电脑死机请口述创意提案"
这时千万别慌!立即启动框架话术:
"我将会从三个维度展开:首先是目的群体的痒点挖掘,比如说Z世代注重……其次是内容样式的破圈组合,考虑采用……最后是传播链路的裂变设计,比如说……"
有候选人用这招,边说边在白板画思维导图,反而让面试官觉得临场应变力强。
避坑指南:新手上路千万别踩这些雷
雷区1:把简历写成岗位仿单
见过最离谱的简历写"负责编写各类软文",这跟没讲有啥区别?应该改成:
"操盘培育类软文矩阵,单篇最高引流300+精准顾客,其中《小升初焦虑自救指南》被20个家长群自发转发"
雷区2:对热点事物一孔之见
当面试官问"怎么看某品牌翻车事物",菜鸟只会剖析对错,高手都在算舆情转化率:
"诚然短期口碑受损,但话题热度上涨320%,建议分三步借势:首先……"
雷区3:作品集全是微信图文
现在顶尖新闻公司都在玩跨平台内容重组。可以展示:
- 知乎长文拆解成的10条短视频脚本
- 小红书爆文改写的朋友圈九宫格
- 直播口播稿转化的问答式长图
本人观点
在软文行业的方式混了六年,发现面试官最在意的根本不是文笔,而是受众思维与商业嗅觉的平衡力。下次面试前,建议把手机输入法调成中老年模式——当你学会采用广场舞大妈的视角看商品,离offer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