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不是也碰到过这种情况?开业优惠发遍朋友圈,进店的还是街坊邻居?抖音拍了十几条,点赞的排除亲戚就是员工?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一个让诸城老板们头疼的症结——怎么用自媒介让全城都知道你的店。城北有家牛肉汤馆,去年用这套方法做到日销300碗,秘诀其实就藏在三个核心操作里。
一、定位错位:80%的推广费打水漂
先说个真实案例:和平街的服饰店老板娘,照着小红书教的方法天天发模特摆拍,结局三个月才涨了200粉。后来改成拍《诸城大姨砍价现场实录》,穿着新衣服去龙城商圈跟商贩讨价还价,单条视频播放量破了50万。这说明啥?在诸城做推广,得接住本地人的烟火气。
三个必改的误区:
- 盲目学大城市套路(诸城人更信眼见为实)
- 用词太端着("匠心制作"不如"老张凌晨四点熬汤")
- 不敢露门店实景(街边店才算是信任背书)
记住这一个公式:"本地梗+生活场景+熟人面孔"。比如说推广诸城烧烤,与其拍精致摆盘,不如拍老板在烟熏火燎中翻串,配上那句经典的:"在诸城,没有一串烤肉能活着离开炉子"。
二、内容器械箱:别把抖音当电视台广告用
我知道你们想问:拍什么内容能火?看组数据更加直观:2023年诸城本地号top100的内容里,方言短视频占比37%,直播探店占29%,而纯广告类内容不到5%。这就解释了为啥有些店看着土里土气,生意却火爆。
四个接地气的内容方向:
- 《诸城老师傅的绝活》系列(修表匠、裁缝等)
- 《本地人才懂的隐藏菜单》(比如说某面馆的麻汁凉面)
- 《老街坊测评团》(邀请社区大妈当评审)
- 《凌晨四点的诸城》(拍供货商送货场景)
重点说下直播的另类玩法。人民路有家超市,每天早市时段直播"菜价实时更新",主持人拿着喇叭在菜摊前喊:"今早的黄瓜比火车站便宜三毛!"结局直播间同时在线破千,带动线下客流量翻倍。
三、裂变秘籍:让开销者变推销员
最核心的来了!怎么让老客带新客?看利群购物街的案例:某美甲店在抖音发起"打卡挑战",开销者做完指甲去指定地标拍照,集齐5个点赞送免费补色。结局全城女孩都在晒人民公园、恐龙博物馆的美甲打卡照,相当于200个真人广告牌。
裂变活动的三个开关:
- 设置可视化任务(拍照/定位/手势)
- 奖励要即时反馈(当场抵扣比抽奖有效)
- 绑定本地情怀("诸城闺女专属福利")
开发区有家健身房更绝:会员带新人办卡,双方名字会刻在器械区的"互助墙"上。这一个土味操作诚然看着傻,但三个月新增会员400+,比发传单管用十倍。
四、避坑指南:钱要花在刀刃上
见过太多老板乱砸钱投广告。去年有个惨痛案例:某新开火锅店在消息流广告砸了3万,来的都是问路的外地人。后来改投本地KOC(核心意见潜在顾客),找社区广场舞队长拍吃播视频,成本不到3000元,客流量却涨了五倍。
三个烧钱陷阱要避开:
- 盲目投DOU+(先测自然流量再加热)
- 迷信大号推广(5000粉的本地号可能更精准)
- 不跟踪到店数据(扫码核销必须做)
特别提醒做餐饮的老板:美团上的探店视频记得加"诸城""龙城"等地域标签。西外环有家炒鸡店测试过,带地域标签的视频转化率高出普通视频23%。
最近发现个新趋势:诸城00后开始用微信状态栏经商。比如说卖烘焙的姑娘把微信状态改成"今日剩余:肉松小贝6个",配合朋友圈倒计时,订单量比开店时还多。这说明啥?私域流量正在取代门店展示,你的微信好友列表就是潜在金矿。听说现在连五金店老板都开始玩视频号了,各位再不跟上,可能真要错过这波红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