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魂暴击:
"昨天公司突然宣布全员背销售指标,连保洁阿姨都需要拉顾客?这老板怕不是疯了吧!"刚入职三个月的行政小妹在茶水间疯狂吐槽。别急,今日我们就来扒开全员营销的底裤——它真不是让程序员扛着键盘去扫楼,更不是逼着财务拿着计算器摆地摊!
第一层窗户纸:全员营销≠全员卖货
"全员营销就是逼着所有人发朋友圈?" 错!看一看海尔的骚操作你就懂了:
- 生产线工人把下道工序当顾客,次品率从5%降到0.3%
- 财务部用"成本可视化"系统,帮销售算出最优折扣方案
- 连食堂大妈都研究"20元套餐搭配",提高员工满意度
正解:
全员营销是让每个岗位都盯着市场干
- 研发:别闭门造车,每周跟客服开吐槽大会
- 物流:别只管送货,要记录顾客拆快递时的表情包
- 前台:别只会收快递,得统计访客最常问的三大问题
血泪教训:某母婴品牌逼设计师背KPI,结果设计出会发光的纸尿裤——宝妈们集体投诉晃瞎娃的眼
第二层真相:四组数字看懂全员营销
传统营销 | 全员营销 | 降维打击点 |
---|---|---|
市场部单打独斗 | 全公司拧成麻花 | 响应速度提高3倍 |
顾客数据锁在CRM | 产研直接看网民吐槽 | 商品迭代周期缩短60% |
客服只会道歉 | 技术大牛直播修BUG | 客诉转化续费率25% |
老板拍脑门定价 | 财务模型指导动态调价 | 毛利率提高8个百分点 |
举一个栗子:奥迪用发动机煎牛排的知乎神回复,其实是技术+市场+公关的共谋——工程师提供参数,文案组造梗,法务部连夜改免责声明
第三层暴击:新手入门三板斧
"小公司怎么玩得起?" 记住这三招照样起飞:
-
信息破壁术:
- 每周三下午全员刷抖音找差评
- 用飞书文档同步顾客奇葩需求
- 效果:某小吃店发现"外卖漏汤"是差评之王,改良包装成本下降17%
-
技能杂交法:
- 教客服用Python抓取热词
- 让设计师学基础数据分析
- 案例:美妆公司会计算出腮红色号与复购率的关系,爆款命中率提高40%
-
考核换血计:
- 程序员KPI加"网民使用流畅度"
- 采购部绩效绑"包装破损率"
- 神操作:某奶茶店给清洁工设"杯套回收率"指标,半年省下23万成本
? 灵魂拷问区
Q:全员营销会不会变成集体甩锅?
A:去年某手机品牌就翻车了——市场部怪研发慢,研发喷销售乱承诺。后来学乖了,搞出个"需求扑克牌":销售提需求抽一张,研发评估难易度抽一张,两牌相加决定优先级
Q:00后整顿职场怎么办?
A:看一看这家游戏公司的神操作:允许程序员用BUG换年假,测试组找出十个BUG换一天温泉券。结果版本稳定性从75%飙到98%
Q:老板舍不得分钱咋整?
A:学学那个做智能锁的,把省下的售后成本50%奖励给商品部,结果故障率从月均15次降到2次——比发提成划算多了
小编拍桌说
干了八年营销,我发现个扎心真相——全员营销玩得6的公司,本质上都是把"内卷"变成了"内燃"。就像那个让保洁阿姨参与新品测试的食品厂,居然靠阿姨一句"包装撕开声太大"的吐槽,改出了静音包装袋,直接拿下医院订单。
所以别再让员工转发那些尬出天际的朋友圈了!真正的全员营销,是让每个人在自己的战场上当将军。财务的战场在成本曲线里,程序员的战场在代码行间,就连前台小姐姐的战场,都在访客登记表的第一印象栏。
(写到这儿突然想起,那个让HR用招聘话术测试客服应答率的案例是不是更带劲?算了,留给评论区课代表发挥吧~)
参考资料
: 全员营销在大型工业公司的应用
: 海尔内部市场化机制解析
: 游戏公司BUG兑换年假制度
: 母婴商品设计翻车事物调研
: 奥迪发动机煎牛排营销案例
: 需求优先级评估扑克牌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