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别人的软文能上热搜,你的却石沉大海?
老铁们刷朋友圈时有没有发现,有些文章明明都是推同一类商品,人家的阅读量动不动10万+,你的却连500都破不了?差在哪?八成是关键词布局踩了雷! 今天咱就唠点大实话,手把手教小白怎么把关键词塞进软文里,还能让受众和搜索引擎都买账。
第一步:选词比写文案更为重要
别急着动笔!选对关键词等于成功一半,这就跟追妹子得先打听人家喜好一个道理。按我8年运营经验,选词得玩「三重筛选法」:
1 挖痛点:用5118、百度指数查网民常搜啥,例如“祛痘面膜”搜索量3万/月,但竞争太猛,改选“油痘肌急救面膜”这种长尾词;
2 避锋芒:新手别碰行业大词,选搜索量1000-5000的蓝海词,好比打游戏选简单模式先练级;
3 看对手:扒竞品软文,把他们标题里的高频词记下来重组,例如对手用“抗老”,你就使用“逆龄”。
举一个栗子:有个卖护颈枕的顾客,原先死磕“颈椎按摩仪”,后来改用“程序员护颈神器”,软文阅读欣赏量翻了5倍。为啥?因为打工人更关心“保住饭碗”而非商品参数。
关键词往哪塞?记住这三个黄金坑位
1 标题要塞核弹词:前8个字必须出现主要关键词,例如《熬夜党必看!这瓶精华让暗沉脸一夜回春》,“熬夜党精华”就是核心;
2 开头200字埋地雷:学新闻写法“5W要素”带出关键词,例如“上海白领Lisa连续加班1个月后,发现法令纹深得能夹硬币...”;
3 结尾玩callback:用“现在你知道XX的关键了吧?”这种句式二次强化关键词,还能引导互动。
血泪教训:上次见人把关键词堆在中间段落,结果搜索引擎抓取时以为文章讲的是“养生茶”——明明卖的是护肤品啊!所以位置比次数更为重要。
传统软文VS SEO软文对比表
维度 | 自嗨型软文 | SEO优化文章怎么写 |
---|---|---|
标题 | 《XX面膜全新上市》 | 《被同事追问是不是打了水光针,其实我只用了它》 |
关键词密度 | 要么0%要么15% | 严格控制在2%-8%区间 |
内容结构 | 商品参数罗列 | 故事线+数据佐证+场景化痛点 |
转化路径 | 文末硬广跳转 | 长尾词锚文本自然导流 |
某国货品牌实测发现,按右边套路写的软文,百度收录速度从7天缩短到12小时。 |
自问自答:关键词越多越好?
大错特错! 去年有个微商团队在500字软文里塞了23次“减肥茶”,结果被百度判定关键词堆砌,搜索排名直接掉出100页开外。记住这一个「532法则」:
- 每500字主要关键词出现5次左右
- 长尾词分散出现3次
- 关联词穿插2次
例如写防脱洗发水,主词“防脱”出现5次,长尾词“产后脱发急救”出现3次,关联词“头皮护理”出现2次,这样既自然又能蹭多点流量。
新手必备工具包
1 关键词挖掘:5118、站长工具(查搜索量和竞争度);
2 密度检测:易撰(自动计算关键词占比);
3 排版助手:句易网(一键优化关键词位置);
4 竞品分析:爱站网(扒对手关键词布局套路)。
有个做本地家政的姐妹,用这些工具把“开荒保洁”优化成“新房交付前必做的6个细节”,百度指数一周涨了200%。
小编暴论:别把网民当傻子,要把关键词当彩蛋
干了这么多年运营,最见不得新人把关键词当任务指标。好软文应该像寻宝游戏——受众顺着关键词线索找到解决方案,搜索引擎顺着关键词地图抓取价值。就像上周帮顾客改的标题:《婆婆说我比小姑子看着嫩5岁》,表面是家长里短,实则埋了“抗老面霜”“婆媳关系”等多重长尾词,三天带来200+精准咨询。
说到底,SEO软文玩的是心理战。那些刷屏的爆款,哪个不是把关键词织成一张网?下次布局时不妨问一问自己:这词要是搜不到,网民该有多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