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的处置共有几个阶段,其中各个阶段的作用又是什么
军犬网络舆情提醒您:危机真正来临,我们要有勇气面对危机公关,以负责任的态度展现在公众面前,对舆论进行疏导,与媒体一起渡过危机。正确的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快速作出反应
2、公司领导要出面
3、对未知的事实不要推测
4、不要隐瞒事实真相
5、为媒体采访敞开大门
6、统一口径,用一个声音说话
对于我们县供电公司,要保证所有的公司对外信息协调一致,并且只有公司领导(或领导授权相关专业负责人)才能对媒体发表言论,而且要求公司所有的员工对外传达同样的信息。
掌握舆情信息是网络舆情监测和研判的阶段性目标 对吗
"主要是引导和疏通!
2、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
在开放的网络媒体中,任何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接受者和发布者,加大了党和政府对舆论导向的难度。适应网络的特点,不断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是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对互联网宣传提出的新要求。
3、构建网络信息预警体系。
以网上舆情的收信反映为基础,逐步建立健全舆情研判、舆情回应、舆情反映、问题处置等相配套、成体系的工作机制,是有效开展网上舆论引导的基础性工作。完善网上舆情跟踪机制、分析上报机制、监测机制、快速处理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的事先掌握、过程分析和走向预测,增强防范和化解网上舆论危机的能力。畅通网上舆情搜集渠道,组建以相关部门为依托、以网站为主要渠道的舆情搜集系统,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舆情通报机制,及时搜集网上舆情。
密切跟踪网上舆情动态,既要及时搜集社会公平、腐败问题、仇富现象等容易引发公众舆论的具有前瞻性的信息,更要从“网下”抓“网上”,通过网上的议论、网下社会各群体关注热点的变化,洞察舆论的新走向。加强网络舆情分析工作,形成舆情研判例会制度,定期对网上重大舆情进行研判,特别是要对重点网站后台监控系统过滤掉的有害信息进行分析,掌握更具动态、深层次的舆情。强化新闻网站的舆情监测功能,建立有害信息快速处理机制和网络舆情信息监控系统,使舆情掌握与堵截有害信息、加强正面舆论引导等应急处置手段有机结合。
可参考:乐思网络舆情战略专题
"
不同时代下舆情的区别和特点
主要分两个时代,即认知阶段与发展阶段:
1,网络舆情认识阶段
时至今日,舆情这个行业依然不为大众所熟知。舆情产品刚开始引入中国时,只有少数几家厂商在做,客户在市场很难寻觅到更多的产品来进行比较,只好有什么买什么。并不是当时舆情产品就完美无瑕,而是客户根本没得选择,因为整个行业都在起步阶段。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舆情行业的认识阶段。
这个阶段的舆情产品以监控软件为主,由于对舆情的理解不是那么深入,以及技术也不是那么完善成熟,当时的产品功能还很初级,甚至是有缺陷的。对于舆情来说,最基础的是数据要全,不偏不漏是关键;其次是快,数据要及时;再次是准,数据要准确,不能有一堆毫不相干的信息出现。但是对于当时的舆情监控软件来说,远远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数据不全、延误、不准确是摆在舆情行业的“三座大山”,翻越这三座大山,不但要突破技术上的难关,而且要以产品化的思维体现出来,否则做出来的舆情软件就跟搜索引擎没什么两样。事实上是,往往一个舆情事件已经传得满城风雨,而监控软件还浑然不知,没有监控到。在当时,这绝不是特例,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在当时,最早的舆情客户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他们主要为了监测网民在网络中的言论,焦点也主要集中在负面消息上。因为这是最敏感也是最要命的部分,关系到一个部门、领导、甚至地方政府的公信力与执政能力。不得不说,当时人们对舆情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监测负面”的层面。
2,互联网快速发展时代的舆情
舆情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市场认识基础,不管是厂家还是客户,对舆情都有了比较的深入的理解,分食蛋糕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但是随着对舆情的了解加深,客户也变得逐渐刁钻起来,变得不太好伺候。单纯的信息监测与推送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他们需要更加深入的分析,从数据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此时他们需要舆情服务的时候,不仅仅是指监测,事实上是他们需要的是一整套舆情解决方案。舆情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摆上了政府以及企业的议事日程。有相当一部分政府或企业单位,设立了舆情工作小组,专门处理舆情工作,国家也倡导领导“多上网”,注重网络舆论生态。全社会独舆情的重视度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有很大一部分得缘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民上网的场景发生了革命,依赖于互联网信息的舆情行业也必将掀起一场革命。
这一时期,一些以“舆情监测系统”的产品出现了,它们相对于之前认识时代的产品,功能更强大,产品体验相对提升了很多。可以从不同纬度分析数据来源以及载体分布、舆情特征分布、传播路径分布、地域分布、站点分布等,通过可视化的图表来展现。
市场上出现了多家资深软件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组件的舆情公司,以烽火舆情等公司为代表,它们的技术实力较为雄厚,互联网信息资源整合、语义分析技术、智能搜索引擎技术、抓取网络舆情数据能力较强,而且配置一支专业的舆情服务团队。
互联网时代,舆情从产生到传播都是依赖于电脑,贴吧、论坛、微博是舆情的高发地带。而移动互联网时代,舆情依赖于手机,除了贴吧、论坛、微博以外,微信以及APP、秒拍等直播软件都成为舆情的高发地带,而传播时效性更强,更容易扩散,几乎是短时间内迅速爆破。“和颐酒店”事件便是其中的一例。
深度整合大数据,不仅仅是得出一份舆情报告,还要注重舆情事件的关联性和规律性。“要对横向的相关领域舆情、纵向的历时性舆情进行数据对比、归纳研究,从而为现实的舆论疏导、矛盾解决提供借鉴。这就需要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与团队构成。多学科配合、培养专门的舆情人才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