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做好舆情处置

1.提高舆情预警能力。首先,应客观理解网络舆论,认识到舆情预警的重要性。政府应将网络视为社会情绪的减压阀和危机放大器,既不一味恐慌,也不忽视潜在问题。通过使用舆情监测工具,如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系统,提升预警水平,以便尽早发现并处理负面信息,预防危机。其次,处理突发事件时,应从传统的“堵”信息策略转变为“疏”策略,将事件视为常态,积极疏导和处理,以便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此外,还应提升官员利用网络与民众沟通、引导舆论、处理社会热点和矛盾的能力。

2.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首先,应优化政府信息公开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加快信息公开进程,打击谣言。其次,建立网上新闻发言人和网评员机制,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发布正面信息,同时疏导民众情绪,提供新闻信息服务。

3.加强管理体制。首先,应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小组负责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管理。其次,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避免职能交叉,加强协调配合。最后,建立虚假信息惩处机制,依法打击制造谣言和扰乱网络秩序的行为。

4.正确引导网络舆情。首先,利用政府和媒体优势,理性引导舆论,营造主流网上话语权。其次,建立“网上统一战线”,在网络平台中争取支持者,引导舆论向理性方向发展。最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利用网上沟通平台回应网民诉求,真诚交流。

5.尊重网民权力,建立诚信政府。首先,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鼓励网民提出批评和监督。其次,及时发布事件真相,回应公众质疑。最后,对事件进行及时调查处理,邀请公众参与,以建立透明诚信的政府形象。

如何提升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想要提升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乐思软件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体系。

要建立上下一致、内外协作的配合机制,切实形成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尽快出台有关网络舆情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建立舆情监测制度,打造专门网络人才队伍,切实了解和掌握网络舆情,对监测中发现的不稳定因素展开风险分析,做出预测报告,向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通报和发布预警信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传统媒体以及博客、微博、移动新闻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实现网络舆情预警“一张网”全覆盖,保障数据收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要加快推进网络舆情应对协调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形成信息通报机制、联席会议机制、突发舆情直报机制、联合办公机制等协调机制,努力形成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总体协调、实际工作部门主动应对、重点新闻网站发挥主渠道作用的网上舆情应对工作格局。主动提升、加强省级平台建设。为适应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实际需要,要统筹安排,集中更新设备,实现功能升级,以领先的技术装备不断提升网络舆情监测预警能力。同时,要拓展升级互联网信息内容综合管理平台的功能和用途,积极推动建立覆盖各省、市、县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努力形成涉网部门全天候、一体化、立体式的工作态势。

2、着力提升专业队伍实战应对能力。

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把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列入各级机关轮训课程,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系统化培训,提升其网络执政能力,使其在实际工作中避免“瞒、拖、拒、删”等消极处置手段,积极推行主动、公开和沟通等手段,通过实际工作减少和压缩网络炒作空间。继续强化专业队伍建设,逐步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网络发言人队伍建设,让主流、权威、可信、具有亲和力的声音占领舆论高地。可以邀请一批在各行业有建树、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一定威望的专家学者在媒体上发声,使宣传能够有效覆盖不同年龄、不同行业及不同社会阶层的群体。要强化应急处置演练。面对当前网络管理相对混乱的实际局面,可不定期开展网络舆情应对模拟实战演练,组织舆情应急机构人员开展突发网络舆情应急演练和处置技能大比武,在实战练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定期召开突发网络舆情典型案例交流会,不断提升网络舆情管理业务能力。

3、及时主动回应网民的不同声音。

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双向互动性和言论随意性等特点,导致网民容易产生非理性情绪,而这种情绪一旦扩展,将会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困扰。面对舆论热点问题,一味回避不但不能解决,反而容易激化矛盾,因此,只有直面舆情风暴,快速作出回应,将真相公之于众,才能有效化解负面舆情。各级领导要把及时回应网民意见、及时说明事实真相、及时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网络舆情应对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强化对涉舆情部门的协调督导力度,设置专人进行舆情监督,定时梳理网络舆情,并提交相关单位限时办理、及时回复。确有问题的要明确限期整改并跟踪落实,属于沟通协调不畅造成误解的,应要求相关行业或部门按政策规定进行解释答复。对于已经发生的网络舆情事件,要以积极、公平、公正的态度,第一时间回应网民关切,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通过传播理性观点防止事态扩大。

4、健全网络舆情应急机制,完善应急工作体系。

应完善指挥协调工作体系,在网络舆情热点发酵后,立即安排人员密切跟踪网络言论,及时在相关论坛、贴吧发布事件进展情况。要完善网络舆情深度分析研判工作体系,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分级和定位,实施全方位动态监控,及早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开展专题性、综合性分析,研判舆情走向、发展趋势和网民关注点、关注热度。制定不同层级和部门的专项应急预案。在现有应急预案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各组织及单位,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和各阶段工作重点,分析梳理有可能成为网络舆论热点、敏感话题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专项应急预案,增强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实行风险分析评估制度。各部门在调整政策、研究部署重大工作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以提前介入为原则,事先对工作开展进行稳定风险评估,凡是经评估认为方案有漏洞的,按要求及时修改完善。

在网络时代,只有切实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拓宽监督渠道,加大信息透明度,才能进一步推动网络管理常态化、规范化,才能更好避免网民因偏听偏信产生的误会和不满情绪,减少负面舆论,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凝聚力。

如何提高网络舆情防控处置能力

一、舆情防控手段有哪些?

1.源头防范为主:作为企业要规范经营,服务至上,作为政府单位则需要时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先,铲除负面及有害信息滋生的土壤,防患于未然。

2.建立舆情预警机制:舆情信息的防控工作重在先知先觉、提前预警、消除对立、化解矛盾,相关部门和舆情监测工作者应该对一些敏感的舆情信息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锐性,发现后第一时间上报。

3.建立舆情监测机制:此举主要是针对一些舆情信息多发的媒体平台,或根据相关的敏感词进行全网监测,及时掌握与己相关的舆情动态。

4.建立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机制:即对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对舆情的发展演变趋势进行判断,为舆情解决提供参考方向和一些具体建议。

5.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即消除误会,化解矛盾;组织沉帖,彼长此消;屏蔽内容,删除帖子;借助传媒,矫正视听;正面宣传,营造氛围。

二、网络舆情预警及防控解决方案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网络舆情预警及防控工作亦是如此,在做好这项工作之前,首先会需要一套舆情预警系统,对全网舆情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分析,快速告警,助力各种突发舆情的顺利解决。如舆情预警系统-识微商情,支持将关键词与行业、领域等标签自由组合,实时全网监测;支持定向网站监测,用户可自定义任意一个需要监测的平台;可进行舆情信息分析,自动挖掘信息的传播网站、传播媒体、关键传播节点以及传播溯源,相关图表报告自动生成,为舆情解决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