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三审三校内容是什么

1、初审,由信息稿件编辑人员负责,主要负责把好稿件的语言文字关,避免出现错字、病句等低级错误。

2、复审,由科室负责人负责,主要负责把好新闻事实关,对稿件的发布依据、公文规范、发布价值进行审核,同时注意对字、词、句审核。

3、终审,由分管领导负责,主要负责把好政治导向关,对稿件的政治导向、社会效应以及是否符合相关政策法规作出判断,并决定是否发布。

4、全部稿件均认真校对三次以上,校对人员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对各校次质量监督检查和校对质量负责。

如何做好单位新闻宣传工作

我干了几年宣传工作,抱着学习和共同探讨的心态说说我的看法。

新闻宣传说白了,做的是意识形态的工作,引导舆论导向,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营造一个领导层想要的、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具体来说有几个方面:

统一思想

各种重要的会议,重要的精神,要铺天盖地的轰炸宣传,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保证这些精神直达、覆盖你单位每一个人。原来举例的不被通过,在此不做赘述,想了解的可以私信。

加油助威

这就是说新闻宣传要融入本单位中心工作,宣传中心工作的新作为,新突破,新举措,新风貌,说白了就是帮着吆喝,毕竟,单位的新闻宣传,你服务的是单位,不是像《明报》那样的报刊,它是为别的。

要做好这一点,你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比如信息报送啊,基层新闻站点网络啊,实施指标分配和业绩考核,赏罚分明。然后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突破,你就得马上跟上。尤其要注意的是,搞清重点,注重全面。比如单位上下都在说精准扶贫,你大量的宣传报道都聚焦在工业发展上,肯定不行。工业发展要有,而且比如环保啊,科技啊,招商啊,基建啊等等都要有,只是精准扶贫必须是放在重要的位置,要多,要密,要突出。

典型选树

典型选树是新闻宣传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也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方法。要不你看每个单位都要评优评先,关键是在评优评先的时候还让你写事迹材料,为什么?因为意识形态和新闻宣传需要典型。你看国家搞精神文明建设,每年除了传统的评什么文明单位,文明城市,该要搞各种模范,搞感动中国人物,就是要立典型,树榜样。当然,这个典型既然是“立”起来的,那你在宣传的时候就得充分挖掘你想要宣传的重点,闪光点,并且有时候需要必要的简单的加工和升华。就是说,我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再说明白一点,比如你树立的这个典型,在访谈的时候,知道人家每天上班早啊,9点上班,他7点就来了,而且下班很晚啊,别人都5点下班,他总是干到七点,实际是什么情况呢,他早上负责送孩子,孩子上学早,晚上呢,要等媳妇儿下班或者要等老公来接,但是你在宣传的时候,只说他如何如何鞠躬尽瘁,为了工作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夙兴夜寐不为过,真的,他确实比别人多付出了啊。

对外宣传

这一点,很多新闻宣传工作者尤其是基层的涉及不多,有的单位也并不要求。我也就简单分享一下,就是你瞄准几个渠道或者刊物,给它发文稿,并且建立好合作关系。现在人人都可以发声的自媒体时代,你完全可以自己搞,网站,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小螺号各种号,哈哈哈哈,然后现在短视频这么?火,抖音也弄了单位认证的了,搞官方抖音号,用短视频代替传统文字稿件去宣传,紧跟时代发展趋势。

对外宣传,当然也面临着舆情危机,那就得想到这个该如何避免,这是前期的事儿,你可以安排一帮特务,水军,混迹于各大网络卡卡角角,实力雄厚点呢,你可以用大数据,经过分析,发现一点可能引发舆情危机的动向,立马采取应对行动。所以,你应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舆情应对应急预案。真要是不幸发生了,那就是新闻发布会了,这东西应该好好利用,无论发生什么,不能再退缩,拒绝面对,不做回复了,一定是要主动找有关媒体,部门来,及时发布信息,可以及时控制舆情热度、走向和范围。

个人的一些工作经历和体会,欢迎探讨。

意识形态制度有哪些

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和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度

一、意识形态工作机制

(一)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定期报告机制

各坊每季度汇报意识形态工作,各部门成员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

(二)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机制

成立由成立了由村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的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小组,每年开展4次以上专题研判。综合分析本村舆情和工作人员思想动态,准确把握村意识形态领域形式,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和解决措施。

(三)建立意识形态舆情风险评估机制

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核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舆情风险对应策略和预案。

(四)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处置机制

当出现重大负面舆情或意识形态事件时,书记第一时间召开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应对之策,几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避免延误发酵。同时做好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联动,通报情况、协同处置。

(五)意识形态情况通报机制

每年在党员干部大会上通报意识形态领域情况1至2次;及时报告本村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情况,并提出针对性、建设性意见。

(七)意识形态工作教育培训机制

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组中心学习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积极选派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人员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

(八)意识形态工作督查考核机制

每年对意识形态工作组织开展一次专题督查,督查结果报旗委宣传部门和网信部门。党组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突出问题的单位和科室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九)意识形态工作问责机制

党员干部有关办法规定的15种追责情形之一,造成不良影响的,视情节轻重,应当追究责任。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书面检查,诫勉谈话;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责令公开检讨或公开道歉,停职检查,调离岗位;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免职,降职,辞退。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

二、建立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度

进一步落实主管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新闻舆论阵地、网络阵地管理制度,坚决反对邪教,有效防范邪教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

(一)新闻舆论阵地

1、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处置制度。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介入,做好信息报道、应急响应、后勤保障、舆情会商、舆情监控。局办公室具体负责信息报送等工作。

(二)网络阵地

1、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制度。成立由书记任组长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发现重大敏感网络舆情后,在30分钟内电话或短信报告宣传部。同时按照舆情监测、分析研判、舆情报送、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做好舆情应急处置。

2、新媒体管理制度。新媒体管理部门为村办公室,主要管理经党组同意设立的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凡属政务、社会、商业类的微信、微博、客户端、网站等新媒体要求按规定到旗委宣传部登记备案。严格把好信息内容关,发布、转载信息必须遵循政治性、真实性、引导性原则和“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所有信息必须经分管领导审核后方能发布。严禁在QQ群、微信发布转载反党、反社会、反人类和涉及敏感话题的言论、图片和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