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公关组织直接向新闻界发布有关组织信息、解释组织重大事件而举办的专题活动。
新闻发布会的特点
正规隆重:形式正规,档次较高。参加者有身份和地位。
沟通活跃:发布信息、相互问答,双方沟通时间长,接触较深。
传播迅速:发布信息迅速快,扩散面广,社会影响大。
怎样选择发布的时间和主题
(一)时间选择要恰当
选择适合记者的时间,而不是适合组织自己的时间,两个原则:
第一、应尽量避开假节日和重大社会活动的时间。因为对媒体而言,节日或重大活动比新闻发布会更重要,记者无分身术。如香港的每周六的赛马日、澳门的周六赛狗日,一般不举行新闻发布会。
第二、会议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午10时或下午3时,总时间60分钟左右为佳。因为这个时间对记者最方便。
(二)选择主题要合适,主要的注意事项有:
第一、主题应有较大的新闻价值。重大、新鲜的新闻才能吸引记者。否则会出现新闻发布会无记者到场的尴尬局面。
第二、新闻主题要单一,内容要简明扼要,不能浪费时间。否则会给记者留下不好的印象,以后再召开这类会议时,记者就不愿参加了;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不能同时发布几个主题新闻。
新闻发布会的筹备工作要求
根据主题准备好各种材料:发言稿、宣传材料、为记者准备的新闻稿、答记者问的备忘录等。
确定主持人和发言人:发言人应由组织的主要领导人担任;主持人则由公关部负责人担任。两人事先应熟悉发言稿。
确定所邀请记者的范围:根据发布信息的重要性确定所邀记者的范围。但于组织有密切联系的新闻机构和记者不能遗漏。
选择合适的会场基本要求:交通方便;设施完善。最好利用大型会务中心、专业新闻中心或大饭店、大宾馆会议室。
做好预算,留有余地
新闻发布会程序
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介绍发言人、来宾和新闻单位;
发言人发布新闻、介绍详细情况。
记者提问,发言人逐一回答。
主持人宣布结束。
参观或其他安排。
新闻发布会的注意事项
事前作好排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对待各媒体记者一视同仁,不能有任何区别。
与组织的宣传口径保持一致。
做好会议的接待和记录工作。
主持人和发言人要注意言谈举止和会场的气氛引导。在发言冷场时,适时引导*记者提问,而在记者争相提问时,又要维持好会场次序。
事先准备好回避问题的方式和技巧。
避免造成对立情绪,在发现对立苗头时,要善于控制和化解。
新闻发布会会后情报工作
全面收集与会记者在媒体上发表的文章,将其归类分析,检查有无漏发信息。
统计已发表的稿件和记者名,计算发稿率,作为今后邀请记者的参考数据。
对已发稿的记者,给予特别的联系和致谢,加强与他们的友谊。
电话追踪记者对会议的接待、服务的意见。发现问题,抢先及时道歉。
新闻发布会的概念
新闻发布会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其核心在于高效地向媒体传达信息。主办方通过这种方式节省了直接与每位记者沟通的时间和精力,而媒体则能够快速获得所需的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新闻发布会的这一形式源于美国前总统里根时代,最初是为了解决政府与媒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新闻发布会通常由主办方提前通知媒体,邀请他们参加。主办方准备一份简明扼要的发言稿,介绍新闻要点,并回答记者提问。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时间,还确保了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通过这种方式,新闻发布会成为政府、企业等机构与媒体之间的重要桥梁。
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整。例如,有的新闻发布会侧重于政策解读,有的则侧重于产品发布或事件说明。主办方需要根据发布会的主题和目标受众来精心策划,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新闻发布会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信息的传达是否准确及时。主办方需要确保发言人熟悉内容,准备好应对各种提问。同时,媒体记者也需要提前做好功课,准备好提问,以便在发布会上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新闻发布会不仅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工具,也是主办方与媒体之间的沟通桥梁,对于促进信息透明和公众知情权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发布会有什么特点
新闻发布会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活动,它具有以下特点:
1.公开性:新闻发布会通常是对公众开放的,允许媒体和公众旁听或提问。
2.真实性:新闻发布会要求提供的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不得有任何虚假内容。
3.针对性:新闻发布会通常针对特定的事件或主题,发布相关信息或澄清疑虑。
4.时效性:新闻发布会强调时效,信息需要及时发布,以满足公众和媒体的需求。
5.准确性:在新闻发布会上提供的信息需要准确无误,避免误导公众。
6.显著性:新闻发布会可能会邀请重要人物出席,或者讨论的话题本身具有显著性。
7.接近性:新闻发布会通常提供了一个公众与事件或话题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8.开放性:新闻发布会允许提问和讨论,为媒体和公众提供了表达意见的平台。
9.广泛性:新闻发布会的影响范围广泛,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到各个角落。
10.变动性:新闻发布会可能会根据新的发展或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或更新。